俗话说得好: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”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特朗普的做事风格,尤其是在他与印度的贸易争端中。 2025年7月30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“真实社交”上发布声明,宣布自8月1日起,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征收25%的关税大圣证券,并因印度“违反国际规定”加收额外的惩罚性费用。这些“违反行为”指的主要是印度的高关税政策、与美国的贸易逆差以及印度与俄罗斯的密切经贸往来。
为了保护本国的工业,印度一直采取高关税政策,平均税率达到17%。美国认为,印度这一政策严重影响了美国农产品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。更让美国不满的是,印度与美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,2024年印度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458亿美元。与此同时,俄罗斯作为印度武器装备的主要供应国,俄乌冲突爆发后,印度不仅没有参与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制裁,反而继续根据与俄罗斯的协议,大量进口俄罗斯原油。
展开剩余80%特朗普显然不打算坐视这一局面继续发展,因此他决定通过提高关税来施压印度,迫使印度改变其经济政策。然而,印度的反应令特朗普感到意外和失望。印度政府立即发表声明,表示其政策并未发生变化,印度方面并没有指示本国石油公司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。
有报道称,尽管特朗普要求印度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,印度的炼油企业依然在继续购买俄罗斯原油。这并非印度一时的冲动,而是早已根据经济利益做出的长期计划。特朗普的强硬态度无疑遭遇了印度的强力反击。尤其是在特朗普前一天听到的消息称,印度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,但不到24小时后,印度政府却明确否认了这一点,彻底打破了美方的幻想。
更复杂的是,中美关系依旧处于紧张状态,美国政府一方面试图拉拢印度,一同对抗中国和俄罗斯。没想到的是,印度并未选择明确站队,而是选择了维护自己的独立外交政策。尽管印度总理莫迪曾访问华盛顿,并签署了一系列协议,但这些协议在印度国内并未真正实施,很多合作仍停留在纸面上。如今,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,印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击,这不仅符合国内民众的期望,也表明印度的外交政策不容任何外来干预。
与此同时,中国也采取了行动。7月31日,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会议上,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直接发问:“美国为何自己可以与俄罗斯进行贸易,却要求他国全面禁止?”这一问题一针见血,不仅揭示了美国的双重标准,还精确打击了美方的软肋。
耿爽指出,美国一方面号召全球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,另一方面却在背后与俄罗斯保持着经贸往来,特别是在能源和矿产领域,美国与俄罗斯的联系仍然密切。在能源领域,美国在2023年10月恢复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,2024年依然保持较高的进口量。美国商务部的数据表明,2022年12月美国对俄罗斯的进口额达到6.384亿美元,显示出美国在制裁中为自己留下了操作空间。
此外,在矿产方面,美国恢复从俄罗斯采购锆石,且交易量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。据统计,2025年5月,美国从俄罗斯进口锆矿及其精矿的交易额超过了100万美元。这些行为显然暴露了美国“只许州官放火、不许百姓点灯”的霸权主义本质。
中国进一步指出,如果美国真心要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对俄制裁体系,那么美国首先需要做好自我管理,而不是采取双重标准,进行选择性制裁和特殊豁免。中方的这一发言为印度等国家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,让它们可以合理地拒绝美国的压力。
事实上,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般坚定。美国政府一方面要求盟友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,另一方面,部分美国企业却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继续进口俄罗斯能源。例如,美国国内铀市场中,俄罗斯提供的铀占到了约20%的份额,而这一供应在短期内难以替代。如果美国断绝对俄罗斯铀矿的进口,将直接影响美国核电的安全。
此外,美国在钾肥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也很大。考虑到全球粮食价格的波动,美国在这一领域不可能与俄罗斯完全断开联系。尽管美欧加大了对俄罗斯能源制裁的力度,但从实际效果来看,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并未遭遇崩溃。印度及一些中东和东南亚国家依旧频繁采购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,其中印度更成为全球最大的“混油”中转国之一。印度将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在国内炼厂加工后,再出口到其他国家,成功绕开了所谓的“原产地限制”。
如今,特朗普的贸易计划面临重重阻力。尽管美国一方面在公开场合施压印度,要求其停止与俄罗斯的合作,但自己却在暗地里与俄罗斯维持贸易关系,这种做法显然不合逻辑。印度公开反击,美国的“道德指责”难以自圆其说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特朗普此时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东兴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